长江有色金属网 > 资讯首页 > 行业要闻 > 挪威科学家研发新型导体技术破解电动车减重难题

挪威科学家研发新型导体技术破解电动车减重难题

   来源:

挪威工业与技术研究基金会和挪威科技大学联合团队近日宣布,其研发的混合金属冷焊技术成功突破传统导体材料局限,为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开辟新路径。

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:查看全网产业数据、市场分析、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:自购买日起1年(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。)
价格:¥ 元/年
-
+
支付方式:
注:支付过程中浏览器会有几次跳转,支付完成之前请勿关闭浏览器,否则可能造成支付失败
确认订单

在奥斯陆大学城实验室里,一组由显微成像设备环绕的铝复合导体样本,正为全球电动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突破。挪威工业与技术研究基金会和挪威科技大学联合团队近日宣布,其研发的混合金属冷焊技术成功突破传统导体材料局限,为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开辟新路径。

不同于传统高温焊接导致的金属性能劣化,研究团队采用自主专利的HYB(混合金属挤出键合)技术,在常温条件下通过机械压力使铝铜界面形成纳米级致密结构。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,这种厚度不微米级的过渡层有效抑制了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,其导电性能较传统工艺有大幅提升。

实验数据显示,采用该技术的混合导体重量较纯铜方案减轻达67%,这对于需要搭载数百公斤线束的重型电动卡车而言,意味着续航里程可提升5-8%。

这项技术突破恰逢挪威电动车市场爆发式增长。据该国交通管理局统计,2024年新能源车市占率已突破90%,但消费者对续航能力的焦虑仍制约市场发展。"每减轻1公斤线束重量,相当于为车辆增加0.8公里有效里程。"SINTEF研究院能源系统部主任Jørgen Sørhaug指出,"我们正与沃尔沃、大众等车企合作开发第二代复合导体,目标在2026年前实现商用车线束系统减重300公斤。"

技术团队目前正着力攻克铝材耐热性难题。通过微量稀土元素掺杂和晶界优化,实验合金在200℃高温环境下的强度损失从35%降至12%。与此同时,位于特隆赫姆的试验工厂已建成首条连续化生产线,单日可制备800米复合导体材料。研究人员透露,该技术未来还可延伸至海上风电、航空器线缆等高端制造领域,潜在市场规模预计超200亿欧元。

这项源于北欧的创新,正为全球交通电气化进程注入新动能。随着欧盟最新碳排放法规的实施,轻量化导电材料的技术竞赛已悄然升级,而挪威科学家们的突破,或许将重新定义下一代电动车的核心架构。

【免责声明】: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删稿邮箱:info@ccmn.cn

有色云app(ios)
有色云app(安卓)